装修80%的纠纷隐患都来自装修合同,但用户往往因为不专业,很容易在合同签订方面吃亏。
“价位首选”不可取 签装修合同需谨慎
面对当前家庭装饰市场的混乱状况,消协有关人士提醒市民注意:“价位首选”不可取,合同签定须审慎,索赔证据要充分。
在“家装”的质量、价位、服务三者之间,该把哪个放在第一位?目前,大多数消费者都是“看菜吃饭”,盯着价格不放松,但往往容易因此掉进陷阱。有关专家指出,消费者在搞家庭装修时一定要转变“价格至上”的观念。一般房屋面积与装修费用之间,有相对合理的比例,若一味地追求低价格,要营造一个温馨家居,“那几乎没戏”。
专家说,有些装修公司为迎合部分消费者“价格首选”的心理,推出“底价装修”的花招。结果,装潢公司不是偷工减料,就是“低开高走”,中途追加费用。因此,准备装修的消费者在程序上应“先选公司,再看报价”,这才是合理、安全的做法。
装潢设计不可轻信“高科技”
消协专家以他们处理投诉的经验提醒有关消费者:“在花里胡哨的电脑效果图面前,你千万得多留个心眼。”
签订合同一定要细化。即便在示范合同中,不同的选项所代表的责任差别很大,装潢公司往往该选的不选,该约定的不约定。许多消费者只注意在合同正本中约定预算总额的多少,忽视在附件中对材料产地、规格、价格作细分。“这其实正中了装修公司的下怀”。
装修出了问题,消费者索赔的关键,还得看证据。譬如,对于普遍存在的偷工减料,签订装修合同时,可以约定若施工项目所用材料不合格,则此项施工费用,包括材料费应从总价款中扣除;已付款的,应由装修公司退回。也可以约定如果某个施工项目因施工不规范造成部分工程不合格,如部分墙砖脱落或部分墙面起泡等,则应按不合格部分占此项目的比例,扣除此项目的价款。一旦合同中没有约定,消费者要求装修方赔偿实际损失,就得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。至于主张材料假劣或者工程瑕疵,还得请专门机构鉴定。
陷阱一:家居装修工程施工合同是个套
在家居装修施工前,大多数业主已经比过去更为精明,为了防止事后麻烦,一般都会主动与装修企业签订合同。然而,一份装修合同,如果不仔细阅读,它也可能成为一个圈套,将所有责任推向消费者,而装修企业却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。为了避免对方设下的圈套,在签订合同时应当小心。
装修工程施工合同工般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:
1、付款只有时间约定,没有付款的前提约定。因为家居装修工程基本上是业主先付款,后施工,而且是按施工进度支付,即然是按进度支付,那就是在前一工序完成合格后才能支付下一工序的工程款,而合同中没有这样的约定。
2、合同中很多只有验收办法却没有验收标准。
3、对施工方的违约约定很少或者不清等。
陷阱二:材料上虚高报价
在装修过程中,一些装修公司在开工前会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工程预算清单。而这些预算项目往往是装修方单方面的,消费者心中没有数。像这种看似详细的报价单,如在计算施工面积时有意加大面积数,该剔除的不剔除,或不规则处按最大尺寸计算面积。报价单上的材料与实际使用的不符,特别是基层采用伪劣材料,以降低成本,或有意加大材料损耗,或损耗之后加大工程量。有的还采用套餐报价法蒙骗消费者,看似科学,实际含糊,工程造价变相增高。
陷阱三:偷工减料暗牟利
由于消费者对家庭装饰装修行情的不断了解,一些家装企业尤其是家装“游击队”明来不行,暗中牟利。在招揽生意时故意低价签约,承揽业务。有的做得了则做,做不了拿钱一走了之。而有的则采取减少施工程序、降低材料等级等方式以伪充好,混等混级达到降低装修成本的目的。如本该刷6道漆的只刷3道,木质基层不作牢固处理,乳胶漆加水比例不对等。不仅降低了房屋装修质量,同时也抬高了装修造价。
2016-05-18 4629人浏览
2017-03-27 4476人浏览
2016-07-23 3997人浏览
2016-05-16 3962人浏览
2017-01-14 3548人浏览
早知道这样看装修预算清单报价,就不会被坑哭了 2017-02-18
毛坯房装修预算 让你装修不花冤枉钱 2017-01-16
卫生间装修价格明细表 2017-01-14
卫生间隔断价格怎么计算? 2017-01-14
装修隐形成本 好多人都没注意 2017-01-14
小编教你判断装修报价是否合理 2017-01-14